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應該知道孩子在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是乙個什麼程度,瞭解孩子的數學是什麼程度後根據孩子學習狀況教孩子。在學分解時應一步一步來,首先讓孩子自己探索分成的方法,然後以積極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找出另一種方法,一步一步探索,孩子就可以舉一反三了。還有就是老師的引導性很重要,在幼兒園的班裡比賽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數學的學習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絡不可分開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自己積累很多經驗,看到的聽到的等等,這就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前期經驗,有了這些經驗孩子學習起來就簡單容易多了,告攜姿所以前期的鋪墊很重要,沒有鋪墊的學習相對於孩子來說比較襪絕困難一點。幼兒園數學的學習隱扮是有要求的,多大的孩子學習數學到什麼程度是有規定的,大班的數學要比小班和中班的學習又加深乙個難度,所以小中大班的數學學習是一步一步來的,如果孩子在小中班沒有接觸過數學,那到大班一下子就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肯定是有很大的困難的。
2樓:珍惜如珠
這個殲消年齡的孩子以實物記憶為主,數字分成可以侍鍵用孩子熟悉的玩具、感興趣的糖果或者吃的水果等來讓他明白數字是怎麼分開計算老改巧的,這樣學起來輕鬆有趣又好玩,孩子可以很快記住了!
3樓:夏溪諾隱
你可以給孩子納鍵什麼小紅花,說小紅花可以得殲臘到獎勵,但必須要聽話,學好課程洞改巧,這是大耳朵圖圖裡的,阿姨,我才11,都知道,以後看看吧。
如何教幼兒大班孩子學習數的分解
4樓:清新小芝芝
大班年齡段的孩子,在數學上面還沒有什麼理解能力,所以記憶是關鍵,你要明確的告訴孩子,3和7能湊成10或者3和8能湊成10...以此類推,反覆的加深記憶,每天都要重複記憶。就可以了。
俗話說的熟能生巧。
家長在家怎樣教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學加法?
5樓:匿名使用者
先學如春分解啊,再學加法。拿些玩具:鉛筆、插片、卡片都可以,讓槐姿孩子隨意分,知道幾可以分成幾和幾。等孩子熟了,再學加法渣明耐就會很快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家教孩子學分成不要太理論化、書本化、數位化,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孩子還沒到入學年齡,對數學還只能高畢形成初步的概念,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像給小學生上數學課那樣教孩子,還是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孩子邊玩邊學。比如吃水果的時候,可讓賣塌孩子把果籃裡若干個水果分給媽媽和自己,想想有幾種分法,分對了就獎給孩子水果,這樣孩子一定樂於分果果,從而也就學習了分成,在家進行數學教育戚配芹仍然要以操作法為主,要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生活中有太多的機會讓孩子接觸數學,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孩子學習的機會隨時都有,其實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比在幼兒園、學校更容易、更樂於學習。
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用遊戲的形式(如:碰球)來學習分解和組成,這樣會形象一點,相信孩子們會更有興趣!
8樓:匿名使用者
上幼兒園的孩子,不要讓他(她)學什麼數學。幼兒園的孩子主要學習語言,認識事物,玩耍。
孩子4週歲了,幼兒園大班,學加減法特別費勁,怎麼辦?
9樓:網友
孩子年齡有些偏小 實質上大班幼兒應該在5-6歲 而且根據教委發行的的快樂與發展教材,大班幼兒需要掌握20以內加減法 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 題可以靈活的出 比如吃水果 分給爸爸媽媽幾個 自己還有幾個 數學最主要是應用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這方面經驗會好一些。
10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用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比如:一本書 和一本書共幾本總知什麼感興趣用什麼。
11樓:網友
和孩子用遊戲的方法學習,效果會更好。
小孩上幼兒園大班不好好學習,尤其不愛學數學,怎辦辦
12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相信現在的父母們對這句話都不陌生,那是小時候耳邊總被叨叨叨的一句話。直到現在,物理化學已經逐漸被淡化了,但數學一直都屬於「經久不衰」的學科,從奧數到數獨,數學一直是家長們眼中的重中之重。學好數學,建立起嚴謹的邏輯思維,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做到的事,為此不惜出錢出力,報各種奧數班。
但結果是有的孩子數學好,樂意學,而另外一些孩子就正好相反極度地牴觸數學。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有的孩子天生就與數學絕緣嗎?我不這樣認為。
我覺得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如何在這張白紙上作畫,使之成為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家長的問題。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說誰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笨多少,學會學不會完全看孩子的心思是否在上面,把孩子的興趣引導到數學上來,才是考驗家長們能力的事情。
無論做什麼,興趣都是逐漸培養出來的,數學自然也一樣。那怎麼讓孩子喜歡上數學?
首先,要注意潛移默化,而不是很突然地讓孩子開始學。比如,在開始學數字時可以讓他幫助媽媽拿兩隻畫筆過來,給家裡每個人分乙個蘋果,在外面玩時認認車牌上的數字等等。不知道其他家長有沒有注意到,當你讓孩子選擇幾項可以玩的玩具自己去玩時,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自己會玩的,熟悉的,而那些不熟悉的通常都被敬而遠之。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玩具的選擇上,家長就可以上上心,選擇一些跟數學有關的;還有,在孩子小時候哄睡的時候,好多家長都會唱個童謠,不知道有沒有家長試過背個乘法口訣,孩子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很容易入睡的,童謠和乘法口訣作用差不多,你覺得孩子從小就在聽乘法口訣,到了學乘法時還會怕嗎?
其次,不能讓孩子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最開始學時,一定注意要選擇一些非常簡單的,孩子肯定會的,以培養他的自信心。要多鼓勵,不能批評。
類似「這麼簡單都做錯了」,「腦子笨的像豬一樣」之類的話語千萬不能說。要讓他感覺到數學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我一學就學會了,一做題就做對了。這樣才能逐漸地愛上數學。
數學的學習是個長遠的過程,只有孩子自己願意學才能把數學學好。培養孩子從小對數學的興趣,是媽媽們責任,一定不能鬆懈。
13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教育,和家庭觀念才可以的,老師只能說教育孩子的知識做人的道理,家長要和老師共同努力才可以的。小孩的性格和脾氣都是家長平時嬌慣造成的,這需要家長慢慢的轉化教育的方式才可以望採納。
如何讓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學好加減法
14樓:豬豬
結合生活,如實物操作;遊戲中進行等。
15樓:考研小涵老師
回答數手指加減法,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那麼就15+2=17。
2)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3)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乙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如何教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數學
16樓:鼬的媳婦
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導從自然中學習的理念,我也很贊成,學習是為了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獲得生活的本領和人生修養,當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所以您應該在生活中多讓他發現和引導他,比如吃水果的時候,對水果的數和量的認識,還有其他空間、時間、方位等等的這些都來自我們的生活,所以到處都可以學習,也很方便教,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解釋孩子所學到的知識,什麼意思呢?比如,有5個蘋果,用數字5來表示,您不能只是告訴他用5來表示,一定要讓他點數,因為蘋果的量是5個,所以用5這個數來表示,這樣孩子會掌握5這個數的程式性,二人不時只知道陳述5這個數,並不理解。
我孩子4週歲了念大班,老師教的10以內的數字比大小,孩子乙個也不會做,請教如何在家教孩子識別數字大小呢
17樓:彭咿呀
我覺得在孩子的這個年齡,不應該只是機械的教導他如何做題,就算做得好又如何呢?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我們到底應該學會什麼?只是學會加減乘除和abcd嗎?我想不是的。
我見過太多的小時後成績優異但最後卻一落千丈的同學,是他們不夠聰明嗎?我想不是的。
小孩不會比大小,我認為大可不必著急,這種能力隨著生活中慢慢地積累,小孩都可以學會,現在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思維模式,還有對學習的興趣與態度。這三點才是幼兒園小學教育中我們真正應該教給孩子的!而不要把小孩教成乙個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機器。
18樓:網友
用蘋果來代替數字。
幼兒園大班數學9的分解課怎麼上,幼兒園大班的十以內數字的分解和組成怎麼教,小孩才能懂呢?
活動目標 1 學習9的分解,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並記錄結果。2 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現兩部分數之間的遞增遞減的關係。3 體驗數學操作和探索的樂趣。活動重難點 重點 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 難點 發現兩部分數之間的遞增遞減的關係 活動準備 1 教具 小...
孩子多大上幼兒園好,孩子幾週歲上幼兒園好?
速聖 三歲最好,從心理素質和自理能力還有常規來看,三歲以上入園的寶寶比兩歲半入園的寶寶接受事物的能力強很多,因為兩歲半的孩子心靈脆弱,沒離開過父母,再加上年齡小,所以入園後他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也就是哭個不停,其實這樣不僅老師很累孩子也受罪,並且孩子會對幼兒園牴觸,尤其是夏天孩子會哭的滿身痱...
小孩上幼兒園需要哪些證件,孩子上幼兒園需要什麼證件
胡八一通 1.家長攜帶兒童,同時帶好戶口簿 預防接種卡 獨生子女證,在規定時間內到附近託兒所 幼兒園辦理報名手續。2.港 澳 臺人士子女,按照相對就近原則入園。同時按有關規定收費,港 澳人士子女,家長 或法定監護人 需到僑務辦公室開具 來滬就讀證明 臺灣人士子女,家長 或法定監護人 需持 臺胞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