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的形式特點,再別康橋在藝術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時間 2021-08-11 16:25:00

1樓:用融

藝術總結,領會韻律美 從思想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只表達了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情緒,社會投影很模糊,表現不出五四時代的時代精神。但從詩歌藝術的角度來講,這首詩卻地位崇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1)意境悠婉怡人。

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複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再別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又在別離詩中,注入了現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並超越了一般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談談的象徵意蘊。

(2)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的和諧融合,很好的處理了情與景的關係。全詩淡化了離別詩對離別之情的宣洩,著重於對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並將自己的愛和眷戀與對自然景色米的歌詠熔於一爐,景中含情,融情於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詩人的離別之情,表現得更深、更美、更為渾厚和瀟灑,樸實自然,如一個圓潤髮亮的的珍珠,給你的不是零星的閃光和魅力,而是一種人與自然、情與美的和諧統一的完整。 (3)形式結構,四句一行,錯落有致,迴環呼應。

(4)語言清新,富於**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夫,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一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

同時,作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聞一多關於新詩的「三美」主張(建築美、繪畫美、**美)。而在詩的**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節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的波動性,注意完整的**旋律。

《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

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

音節抑揚合度,聲調回環反覆,全詩構成一闋完整的樂曲,帶來了**美與造型美統一的品格。 唉~其實有時候我也不想複製貼上參***: http:

再別康橋在藝術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1.**美(押韻)

a、**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美的表現。

以《再別康橋》為例,其押韻,韻腳為:來,彩(ái);娘,漾(iáng);搖,草(áo);虹,夢(óng);簫,橋(áo);來,彩(ái)。每節押韻,逐節換韻,音律和諧。

b、 迴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2.繪畫美(詞藻)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

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裡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3.建築美(詩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如何總結再別康橋的主題

3樓:靠譜的星爺

在主題上,絕大多數聲音認為詩作是在抒發離別之意,傾吐眷戀之情。這不難理解,從意象上看,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融入了作者的離愁別緒,一起營造、烘托著告別的場景和氛圍;從語義上看,「再別」「走了」「作別」「別離」,這些與離開、告別之意直接相關。總之,解讀出告別康橋,依依不捨的主題並不難。

但是,將之告別的主體單單指向「康橋」未免失之草率。「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據學者考證,康河裡並無「青荇」這種植物,在英語中也難以找到與之匹配的翻譯詞彙,而且作者以康橋生活為主題而寫作的文章中,未曾出現過該植物意象。

「軟泥生的青荇」,收入《猛虎集》時,才改「生」為「上」。從發表到結集,該段是全詩中,唯一一處被作者修改過的地方,可見其蘊含匠心。

4樓:心動的小草莓

詩人以優美的意象,寧靜平和的心態,寫了對康橋深深的眷戀之情。孤身一人,漂泊異鄉,孤獨寂寞,形影相弔。我來時悄無聲息,走時也無人問津,

金柳,青荇,榆蔭下的一潭, 這些平時看慣的事物,在離別的時候也顯得格外美好,可謂「人之將走,其言也善」,曾經的一切是那麼的美好,我沉醉在的往日好時光中,愉快的心聲即將噴薄而出,但突然意識到,我即將離開,夢醒了,夢醒時分,心情有跌入谷底,唉,只有無奈而悵然的離開,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的康橋有哪些特點

5樓:越女紅裙詩

康橋在這首詩裡:沉默寡言,多愁善感。

「康橋」其實就是頂頂大名的「劍橋」。「橋」:bridge.

劍橋:cambridge. 「康橋」是音譯和意譯結合的翻譯方法(cam 音譯成「康」,比較吉祥的諧音字,bridge 則意譯成「橋」。

20世紀初中國剛開放時,經常採用儘量能體現漢語韻味的音譯和意譯結合的翻譯方法。

康橋象徵詩人對「愛」、「美」、「自由」的單純信陽。

康橋求學是徐志摩人生中最美麗的一段時光,其時他對一詩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走上文學道路。

詩句中處處流露出對青春的留戀以及嚮往理想之情

再別康橋 試分析這首詩的主要抒情特點

6樓:匿名使用者

!《再別康橋》的音韻非常優美,這也是徐志摩詩歌的突出特點。細心體會詩歌音韻、形式的優美之處,是感受《再別康橋》一詩的重點。

依依惜別的款款深情和詩歌的韻律節奏絲絲入扣地結合在一起,「**美」在《再別康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詩歌每節兩韻,節節轉韻,所採用的韻腳多是發聲綿長的複韻母,形成一種既韻味悠長又瀟灑靈動的聽覺效果;「輕輕地」、「悄悄地」這類疊詞的使用,奠定了詩歌舒緩輕柔的調子,流露出依戀之中的惆悵傷感情緒。另外,詩人對於詩歌外在形式的「建築美」也是精心構造的。

這首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一小節句式整齊、類似,構成一種反覆、迴圈的吟唱效果。第一小節和最後一小節通過「輕輕地」、「悄悄地」這樣的疊詞,首尾呼應,使詩歌在形式上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再別康橋》中的一系列意象也是應該引起重視的,因為詩人正是借描寫客觀景物的間接抒情方式,來貫徹新月派「理智節制情感」的詩歌原則。

詩中的波光、柳樹、青草、清泉、榆蔭、彩虹、划船撐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實物描寫,有的是景物與情感結合的點染勾勒。 《再別康橋》通過景物意象突出詩歌的畫面感,精心安排詩歌的句、節,重視詩句的音尺、韻腳,都是對「三美」理論——「繪畫美」、「建築美」、「**美」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格律詩派的藝術主張與風格。《再別康橋》不僅是徐志摩個人的代表作,在整個新月派的詩歌中也堪稱典範之作。

《再別康橋》的意向的選擇都有什麼特點?

7樓:壞人x別跑

《再別康橋》意象:

金柳 :代表柔美,在古語中表裡別之意。這裡充分體現了他對康橋的依戀。

潭水 :作者把他比作天上虹,正是對此潭水的讚美,也表現出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星輝 :表示詩人詩人對理想的追求,對新中國充滿希望而後來「但我不能放歌」把整首詩從美好帶入失落,哀傷。說明現實與理想有很大差距,從而顯示作者的感情。

最後「悄悄的我走了」與前面「輕輕」產生對比。「輕輕」是指動作方面。

而「悄悄」是作者心境的表達。沒了

8樓:匿名使用者

選擇了康橋裡的一些美景

細細說來

寫出了對母校的依依不捨之情

<<再別康橋>>有那些藝術特點?

9樓:匿名使用者

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2023年10月-2023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2023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裡,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

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物件。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邊的雲彩",告別物件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詩人為離別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

一般離別,或執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詩中的意象獨具特色。

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藉以寄情的物象是"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造出一種清新優美的意境。

這首詩像一首蕭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六七字(間有八字句),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覆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

詩的第一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彷彿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二節在**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

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絃。

七節詩,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裡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樹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再別康橋寫作背景

笨蛋玩意兒,給你說了給你說了,你就不信。介紹一下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 再別康橋 的創作靈感並非林徽因,而是另有他人!再別康橋 寫作背景 內容來自使用者 三一建築 再別康橋 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

俄語版的再別康橋,西班牙語版《再別康橋》

灰溜溜的我走了,正如我傻呼呼的來 我悻悻的抬頭,作別校園的雲彩。那試卷上的題目 是網際網路中的新娘 天書般的文字,在我的心頭盪漾。精神抖擻的鋼筆,靜靜的在桌上睡覺 在考場的寧靜裡,我甘心做一條死狗 那來回走動的身影,不是夢中麗人,是火眼金睛 掃描在考場的每一個空間裡,粉碎著投機倒把的夢。寫一張紙條,...

再別康橋賞析意象及意蘊,再別康橋意象的象徵意義

再別康橋 講述的是一個人離開康橋心中依依的不捨,以及對景物的讚美。你康橋是徐志摩的一首詩,我覺得可能寫出了他對這個地方的一種懷念 再別康橋意象的象徵意義 1 雲彩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雲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2 金柳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