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北史 孝文帝紀》翻譯怎麼寫

時間 2021-08-30 11:12:04

1樓:歸哪兒去

孝文帝自幼就有至好的天性。四歲時,其父獻文帝長毒瘡,他親自用嘴吸膿。五歲受禪即帝位,悲痛哭泣而不能自制。

獻文帝問他原因,他回答說:「代替親人的位置,內心感到特別難受。」獻文帝大為感嘆而認為他與眾不同。

文明太后認為孝文帝聰明、聖達,以後恐怕對馮氏不利,就預謀廢黜孝文帝。於是,就在冬天裡身穿單衣,閉門不出,絕食三天,召回咸陽王拓跋禧並準備立他為帝。由於元丕、穆泰、李衝等人謁力諫止才罷休。

孝文帝當初對此一點也不感到仇恨,只是在內心裡感激元丕等。對諸兄弟的撫愛,始終沒有什麼區別。對九族之親,敦厚和睦,禮貌更深。

即使對大臣,執法一點也不放縱任為。他天性寬厚仁慈,進奉御食的人曾將熱湯潑在孝文帝的手上,又曾在飯食中發現了蟲子等穢物,孝文帝都寬恕了他們。以前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誣陷了孝文帝,馮太后打了他數十棒,孝文帝默然承受而不加以申辯。

太后死後,他也不介意此事。

他聽省政事,從善如流。同情和哀憐百姓,常想對他們加以賑濟。對天地、五郊、宗廟、二分等祭祀禮節,常是親自參加,並不因為寒暑而感到厭倦。

尚書所奏的案牘,他多數能親自看審;對大小百官,無不留心注意。對於一些事情,力求周到完備,他常說,凡是作為君主的,擔憂的是不均和不能夠平心接人待物。如果能做到平均和真誠,胡越等少數民族都可親如兄弟。

常常從容地對史官們說:「直寫史事,不要忌諱國家的隱惡。人君作威作福,史書不加記錄,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南北方征討和巡防,有司奏請修建道路。孝文帝說:「簡單地修建橋樑,能通車馬就可以了,不需要去割草平地去修路。

」凡是所加以修建的工程,都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去從事的,不幹不急需的事情,以節省人力。巡視到淮河以南的地區,如同在內地一樣,軍事上需砍伐百姓的樹木時,一定要留下絲絹來付樹木的價值。對百姓的莊稼沒有絲毫的損害。

對那些有關禁忌和消災的方術,凡是史書典籍沒有記載的,命令全部加以罷除。

孝文帝平素喜歡讀書,常是手不釋卷。《五經》的含義,一看便能講解。學習不需求師,就能探求其精深和玄奧,對史傳百家的典籍,無不廣泛涉及。

喜歡談論老子和莊子之學,尤其是精通佛教。富有文才和章藻,好寫文章,詩賦銘頌,即興而作。如有好的感想,立即口授,等到文章作成時,不改一個字。

太和十年以後的詔書簡冊,都是孝文帝親自書寫而成。其他的文章,還有一百多篇。

孝文帝喜歡奇人異士,其情如飢似渴。以才能的大小來接待和招納朝廷中的賢人。常寄託自己樸素的願望,悠然自得,不因事務眾多而纏心。

在小的時候,孝文帝長於射箭,有體力,十多歲時,就能用手指彈碎羊的肩胛骨,射獵禽獸,無不箭到而死。到十五歲的時候,就不再殺生,射獵之事也就停止了。孝文帝生性喜歡儉樸,常穿洗濯的衣服,馬鞍只是用普通的鐵木製成而已。

孝文帝的閒情雅志,都是這類的事情。

《北史.孝文帝紀》

帝①幼有至性。年四歲時,獻文患癰②,帝親自吮膿。五歲受禪,悲泣不自勝。

獻文問其故,對曰:「代親之感,內切於心。」獻文甚嘆異之。

文明太后以帝聰聖,後或不利馮氏,將謀廢帝,乃於寒月,單衣閉室,絕食三朝,召咸陽王禧將立之。元丕、穆泰、李衝固諫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

撫念諸弟,始終曾無纖介。悖③睦九族,禮敬俱深。雖於大臣,持法不縱。

然性寬慈,進食者曾以熱羹覆帝手,又曾於食中得蟲穢物,並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譖帝於太后,太后杖帝數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後,亦不以介意。

聽覽政事,從善如流。哀矜百姓,恆思所以濟益。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禮,常必躬親,不以寒暑為倦。

尚書奏案,多自尋省;百官大小,無不留心。務於周洽,每言,凡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誠遇物。苟能均誠,胡越之人,亦可親如兄弟。

常從容謂史官曰:「直書時事,無諱國惡。人君威福自己,史復不書,將何所懼!

」南北征巡,有司奏請修道。帝曰:「粗修橋樑,通輿馬便止,不須去草劃令平也。

」凡所修造,不得已而為之,不為不急之事,重損人力。巡幸淮南,如在內地。軍事須伐人樹者,必留絹以酬其直。

人苗稼無所傷踐。諸有禁忌禳厭④之方非典籍所載者,一皆除罷。

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

善談莊、老,尤精釋義⑤。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⑥,在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自太和十年已後,詔冊皆帝文也。自余文章,百有餘篇。

愛奇好士,情如飢渴。待納朝賢,隨才輕重。常寄以布素⑦之意,悠然玄邁,不以世務嬰心。

又少善射,有膂力,年十餘,能以指彈碎羊骨胛骨⑧,射禽獸,莫不隨行所至而斃之。至十五,便不復殺生,射獵之事悉止。性儉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鐵木而已。

帝之雅志,皆此類也。

帝: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元巨集)。生於公元467年,卒於公元499年。

公元471—499年在位。即位時年僅五歲,由太皇太后(即文明太后)馮氏當國。公元490年,馮氏死,他才親政。

公元493年,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於洛陽。然後實行一系列漢化改革措施,加強了民族大融合。

「獻文」句:獻文,北魏帝拓跋弘的年號(公元466—471年在位),孝文帝元巨集之父。癰,毒瘡名。

悖:敦厚。

禳(ránɡ)厭:消除。禳,祭禱清除災殃。

釋義:佛教經籍的意義。釋,人們對佛祖釋迦牟尼的簡稱,後指佛教。

詩賦銘頌:均為文學之體裁。

布素:形容衣著儉樸。布指質地,素指顏色。

胛骨:肩胛骨。

2樓:念小小小小魚

【譯文】

孝文帝自幼就有至好的天性。四歲時,其父獻文帝長毒瘡,他親自用嘴吸膿。五歲受禪即帝位,悲痛哭泣而不能自制。

獻文帝問他原因,他回答說:「代替親人的位置,內心感到特別難受。」獻文帝大為感嘆而認為他與眾不同。

文明太后認為孝文帝聰明、聖達,以後恐怕對馮氏不利,就預謀廢黜孝文帝。於是,就在冬天裡身穿單衣,閉門不出,絕食三天,召回咸陽王拓跋禧並準備立他為帝。由於元丕、穆泰、李衝等人謁力諫止才罷休。

孝文帝當初對此一點也不感到仇恨,只是在內心裡感激元丕等。對諸兄弟的撫愛,始終沒有什麼區別。對九族之親,敦厚和睦,禮貌更深。

即使對大臣,執法一點也不放縱任為。他天性寬厚仁慈,進奉御食的人曾將熱湯潑在孝文帝的手上,又曾在飯食中發現了蟲子等穢物,孝文帝都寬恕了他們。以前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誣陷了孝文帝,馮太后打了他數十棒,孝文帝默然承受而不加以申辯。

太后死後,他也不介意此事。

他聽省政事,從善如流。同情和哀憐百姓,常想對他們加以賑濟。對天地、五郊、宗廟、二分等祭祀禮節,常是親自參加,並不因為寒暑而感到厭倦。

尚書所奏的案牘,他多數能親自看審;對大小百官,無不留心注意。對於一些事情,力求周到完備,他常說,凡是作為君主的,擔憂的是不均和不能夠平心接人待物。如果能做到平均和真誠,胡越等少數民族都可親如兄弟。

常常從容地對史官們說:「直寫史事,不要忌諱國家的隱惡。人君作威作福,史書不加記錄,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南北方征討和巡防,有司奏請修建道路。孝文帝說:「簡單地修建橋樑,能通車馬就可以了,不需要去割草平地去修路。

」凡是所加以修建的工程,都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去從事的,不幹不急需的事情,以節省人力。巡視到淮河以南的地區,如同在內地一樣,軍事上需砍伐百姓的樹木時,一定要留下絲絹來付樹木的價值。對百姓的莊稼沒有絲毫的損害。

對那些有關禁忌和消災的方術,凡是史書典籍沒有記載的,命令全部加以罷除。

孝文帝平素喜歡讀書,常是手不釋卷。《五經》的含義,一看便能講解。學習不需求師,就能探求其精深和玄奧,對史傳百家的典籍,無不廣泛涉及。

喜歡談論老子和莊子之學,尤其是精通佛教。富有文才和章藻,好寫文章,詩賦銘頌,即興而作。如有好的感想,立即口授,等到文章作成時,不改一個字。

太和十年以後的詔書簡冊,都是孝文帝親自書寫而成。其他的文章,還有一百多篇。

孝文帝喜歡奇人異士,其情如飢似渴。以才能的大小來接待和招納朝廷中的賢人。常寄託自己樸素的願望,悠然自得,不因事務眾多而纏心。

在小的時候,孝文帝長於射箭,有體力,十多歲時,就能用手指彈碎羊的肩胛骨,射獵禽獸,無不箭到而死。到十五歲的時候,就不再殺生,射獵之事也就停止了。孝文帝生性喜歡儉樸,常穿洗濯的衣服,馬鞍只是用普通的鐵木製成而已。

孝文帝的閒情雅志,都是這類的事情。

【原文】

帝①幼有至性。年四歲時,獻文患癰②,帝親自吮膿。五歲受禪,悲泣不自勝。

獻文問其故,對曰:「代親之感,內切於心。」獻文甚嘆異之。

文明太后以帝聰聖,後或不利馮氏,將謀廢帝,乃於寒月,單衣閉室,絕食三朝,召咸陽王禧將立之。元丕、穆泰、李衝固諫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

撫念諸弟,始終曾無纖介。悖③睦九族,禮敬俱深。雖於大臣,持法不縱。

然性寬慈,進食者曾以熱羹覆帝手,又曾於食中得蟲穢物,並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譖帝於太后,太后杖帝數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後,亦不以介意。

聽覽政事,從善如流。哀矜百姓,恆思所以濟益。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禮,常必躬親,不以寒暑為倦。

尚書奏案,多自尋省;百官大小,無不留心。務於周洽,每言,凡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誠遇物。苟能均誠,胡越之人,亦可親如兄弟。

常從容謂史官曰:「直書時事,無諱國惡。人君威福自己,史復不書,將何所懼!

」南北征巡,有司奏請修道。帝曰:「粗修橋樑,通輿馬便止,不須去草劃令平也。

」凡所修造,不得已而為之,不為不急之事,重損人力。巡幸淮南,如在內地。軍事須伐人樹者,必留絹以酬其直。

人苗稼無所傷踐。諸有禁忌禳厭④之方非典籍所載者,一皆除罷。

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

善談莊、老,尤精釋義⑤。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⑥,在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自太和十年已後,詔冊皆帝文也。自余文章,百有餘篇。

愛奇好士,情如飢渴。待納朝賢,隨才輕重。常寄以布素⑦之意,悠然玄邁,不以世務嬰心。

又少善射,有膂力,年十餘,能以指彈碎羊骨胛骨⑧,射禽獸,莫不隨行所至而斃之。至十五,便不復殺生,射獵之事悉止。性儉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鐵木而已。

帝之雅志,皆此類也。

《北史·孝文帝紀》

【註釋】

①帝: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元巨集)。生於公元467年,卒於公元499年。

公元471—499年在位。即位時年僅五歲,由太皇太后(即文明太后)馮氏當國。公元490年,馮氏死,他才親政。

公元493年,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於洛陽。然後實行一系列漢化改革措施,加強了民族大融合。

②「獻文」句:獻文,北魏帝拓跋弘的年號(公元466—471年在位),孝文帝元巨集之父。癰,毒瘡名。

③悖:敦厚。

④禳(ránɡ)厭:消除。禳,祭禱清除災殃。

⑤釋義:佛教經籍的意義。釋,人們對佛祖釋迦牟尼的簡稱,後指佛教。

⑥詩賦銘頌:均為文學之體裁。

⑦布素:形容衣著儉樸。布指質地,素指顏色。

⑧胛骨:肩胛骨。

文言文《宴客擺闊》的翻譯怎麼寫,文言文《宴客擺闊》的翻譯怎麼寫 急

mmm宥n1安年 我小時看人家請客,只是果五色 餚五品罷了 現在平常的宴會,而且水陸食品都擺出了,或尋覓遠方珍品來勝過別人.有一位士大夫請趙循齋,殺了30多頭鵝,於是就被寫在奏章中.近來有一士夫請袁澤門,聽說有數百餘道菜,鴿子 斑鳩 之類的都有.曾經做過地方官,口袋裡錢多 雖不費吹灰之力,但這是百姓...

這個文言文怎麼翻譯,這個文言文怎麼翻譯?

要解體成分子的人 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朝廷命賢臣因循於徃古之衣冠而折衷於漢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為。本邦之文物千歲不易之定式也。和服裝沿襲唐衣服而這種制度大同小異增加。我國與中國的開始在漢,盛於唐代時。朝廷任命賢臣沿襲於過往古代的衣冠,折衷於漢 唐的...

這個文言文怎麼翻譯,這句文言文怎麼翻譯啊!!!!!

橘說娛樂 有個人習慣說謊話,他的僕人每次都替他圓謊。有一天,他對人說 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風吹到隔壁家去了。大家認為這樣的事從古到今都沒有過。他的僕人為他圓謊說 確實有這樣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鄰家的籬笆,昨晚風大,把籬笆吹到井這邊來,就像井吹到鄰居家去了。一天,他又對人說 有人射下一隻雁,頭上頂碗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