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性教學原則的歷史起源

時間 2025-07-10 20:05:13

1樓:酷我

這一教學原則由當代數學教育研究工作者何良僕先生提出,他先跡羨是於1995年通過《中國教育學刊》第二期發表《數學教學要著力揭示數學過程》,首次有了「數學過程」這一提法。隨後,何良僕又在2003年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的學術專著《揭示數學過程與姿頃拍數學教育的重構》及2006年出版的專著《現代數學教育導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中進一步對「數學過程」的內涵作出了闡釋。書中圍繞這一概念從嶄新的角度對數學教育本質進行系統詮乎汪釋,並在此基礎上對數學教育價值、目標、方法和規律作了全面闡述。

2010年9月,通過《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和《西昌學院學報》分別發表了《論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過程性」與「結構性」》和《落實「過程性」與「結構性」原則是實現數學教育價值的根本所在》,主張將「過程性」作為數學教學的一薦基本原則,重申了揭示數學過程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闡述了確立這一原則的重要性。

3、簡述學與教的三種過程模式

2樓:金利徠

1、學習過程。是從點到線,從線到網,從網到面的過程。當點變成線的時候,你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網到面的時候,你就是高手了。認識是乙個逐步深化的過程,而實踐則為認識提供反饋,可以讓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正確。

2、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學習過程設計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資訊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

3、評價/反思過程。評價和反思過程雖是乙個獨立的成分,但它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後的檢驗、反思。

在學與教的過程模式中,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種過程,而且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

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乙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

2、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物件,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

4、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乙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教學過程的基本原則

3樓:星星快快星星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師的教,也指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教學原則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準則。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及主要的教學原則是什麼?

4樓:考試資料網

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1)激發學習動機;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

4)鞏固知識;

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灶謹。

主要的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2)理激雀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3)直觀性原則;

4)啟發性原則;

5)迴圈漸進原則;

6)鞏固性原則;

7)因材施教原隱鉛基則。

教學過程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5樓:小楊同學解析電視劇集

教學相長原則。

即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在現代意義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動態的資訊互動,通過這種資訊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

其他教學原則:

1、啟桐物髮式原則。

在世界教學發展史上,啟發式原則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孔子認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任何學習活動都要建立在學生自覺需要的基礎上,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啟發式教學原則要求,「啟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而不亂」,而啟發的標誌在於,教師能夠圍繞教學目標激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啟發式原則實際上是一種教育思想,是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的深刻闡述。

2、循序漸進原則。

這是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的教學原則亂輪棗,主張教學既要按照內容的深淺程度由易到難,又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因勢利導,進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3、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就是按一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譁拆的個別差異和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措施。這條原則事實上是學生的個性特徵和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學生的知識水平、先前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個性傾向等等彼此之間畢竟有一定的差異。

教師的「教」畢竟是為了學生的「學會」,而學生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學的效果。因而,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有成效。

4、量力性原則。

量力性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水平上,並據此來確定教學知識的廣度、難度和教學的進度。

教學過程的性質

6樓:晚風依舊溫柔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是師生為傳承知識而相互作用的認識活動,與其他活動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點不同。它的性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過程必須以交往為背景和手段,教學中應當注意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誠溝通,以便激起認識與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上培養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需求,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學過程也是乙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追敗廳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是教學的基本活動;而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及其價值目標的實現則是在這個認識及察梁隱交往活動過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行為等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和人格形成。

3.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具有間接性、引導性和簡捷性等特殊性。同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之間渣高交往的過程,需要注重平等對話和誠溝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力。

最終,教學過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實現價值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和人格形成。

教學過程的性質。

7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1)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因為教學過程是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認識活動,是在相關的認識與交往活動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師生為傳承知識而相互作用的認識活動是教學活動區別於其他活動的最突出攜含、最基本的特點。

其特殊在於間接性,即學生主要以掌握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中介,間接地認識現實世界;引導性,需要在富有知識的教師引導下進行認識,而不能獨立完成;簡捷性,走的是一條認識的捷徑,是一種科學文化知識的再生產。 (2)教學過程必須以交往為背景和手段。有目的地進行的教學必須以交往為背景,還以交往、溝通、交流為重要手段和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思想情趣的坦誠溝通,以便激起師生在認識與情感上的共鳴,智慧與志趣的共享,從而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上培養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質。 (3)教學過程也是乙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追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教師所引導的學生通過掌握知識、進行辯禪笑認識及交往的活動是教學的基本與基礎襲喊的活動;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及其價值目標實現則是在這個認識及交往活動過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應有積極的價值追尋,讓學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啟示、薰陶與教益。

小學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原則的要求

1.默寫26個字母的大小寫。25分 2.26個字母的因素。10分 3.字母組合的因素。10分 4.五個母音字母以及讀音規則 10分 5.新概念英語1 3課中的單詞.單詞的音標.單詞的漢語意思 20分 6.新概念英語中的句子.對話。20分 1.默寫26個字母的大小寫。25分 2.26個字母的因素。10...

簡述教學評價的原則。教學評價原則是什麼?

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準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有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的評價結果,都應該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參入個人情感。因為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以客觀的價值判斷,如果缺乏客觀性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而導致教學決策的錯誤。 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進...

教學設計的原則是多選,33 教學設計的原則是( ) 多選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 2,程式性 3,可行性 4,反饋性 應該是 a c 教學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教學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 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 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物件的分析 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 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