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說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時間 2025-07-21 09:55:28

1樓:匿名使用者

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三 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如我們在註釋中所引, 荀子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

但 他並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並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裡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係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拍早悶之。

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 軍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襲彎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 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極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

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種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各國人士 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兒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 **還用得著「封睜派疆之界」呢?只怕是趕也趕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於我們為 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價國際關係,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 還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體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 之中。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豐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 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 呢?

2樓:匿名使用者

好象古人說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吧,並沒有加不如吧。

如何理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樓:溫嶼

分類: 教育/科學 >>學習幫助。

問題描述:如何理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知道的朋友臘兆友8858!

解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譯文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局圓戰必勝矣。

譯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氣時令的有利條件了,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好租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

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麼不作戰,作戰就一定勝利。

為什麼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觀點的具體體現

之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是孟子觀點的具體體現,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1 孟子 前372年 前289年 名軻,字子輿 待考證,一說字子車或子居 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 孟子 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麼意思

金牛咲 意思是 孟子說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 內部團結。出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選自 孟子 公孫丑下 原文選段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

找出歷史上「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戰爭例項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句經典智慧的戰爭理論,在20世紀的近代戰爭中,屢次得到了現實的證明!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引人注目的前蘇聯對法西斯德國的衛國戰爭!德軍企圖通過閃電戰,繼續在蘇俄廣褒的國土上稱霸披靡。希特勒妄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進攻,摧毀蘇聯的意志和抵抗。戰爭中期德軍卻發現舉步為艱,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