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信奉佛教的在家居士怎麼受五戒?是要去寺廟舉行個受戒儀式還是買尊佛像在佛像面前發誓受五戒

時間 2021-05-05 06:30:14

1樓:古象雄文化傳播

你好,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的:如果有條件就要到寺院去接受皈依和受戒的儀式。除非有特殊的情況,比如周圍1000裡之內沒有寺院可以受戒,或自己身體不能做主,或疾病在身,或無力前往,這樣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自己在佛前受戒的。

淨土十三祖印光大師

曾經有一位徐福賢居士也問過這個問題,她因為家庭貧困,去普陀山路途遙遠,所以請教是否可以家中佛前自受五戒,印光大師給她的回信中就有詳細地說明: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的寺院受戒也不是不可以的。具體到徐福賢女士身上,自己家比較窮困,要到普陀山這麼遠的地方來,也就沒有必要了。沒有必要怎麼辦呢?

但你有一個求道之心也想求戒,那麼你可以在佛前懇切至誠懺悔往昔的罪業,七日在佛前自誓受戒。——《印光法師文鈔》

印祖告訴她,在懺悔七日後,佛前三次宣說五戒的內容:【「盡形壽」 不殺生;「盡形壽」不偷盜;「盡形壽」不邪淫;「盡形壽」不妄語;「盡形壽」不飲酒】,就能得戒;得戒就是得無作戒體。

皈依受戒儀式

這樣在佛前至誠的發願受持五戒,在自己的清淨心中就種下了一顆解脫的種子,它可以使我們止惡防非,這就是無作戒體。

那麼樓主所問的也是這樣,你只要這樣至誠地受持五戒,在佛面前這樣做功德,跟你去寺院受戒沒有差異;這個自誓受戒在《梵網經》中,本師釋迦摩尼佛也曾經有這個開緣的。

【但是,開緣是有條件的】樓主要想佛前自受戒,必須要具備以下的條件:

1000裡地以內沒有寺院或者受戒師,才可以允許在佛菩薩象前自誓受戒。但必須要見好相:見好相就是見光、見華、見佛來摩頂、佛手摩頂。只有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開緣的自受戒。

所以,不滿足這些開緣的條件,是無法自受戒的。而且,從所問的問題就可以看出,有些基本常識樓主還不太清楚,比如,佛像都是請回來的,請回來的佛像必須要裝藏開光才可以供奉,否則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以題主的情況來說,是不能自受戒的,還是要去到附近寺院才好。至於學佛,就更需要有**指導才能夠正確、系統地得到修行的利益。

【破除迷信,正確瞭解佛文化,我是紅塵法遠,歡迎關注】

2樓:

阿彌陀佛

雖然可以在佛菩薩像前自受五戒,但很多人不懂方法,也對這種自受戒的方法產生懷疑,總覺得出家**給自己受戒更可靠。

那就去寺院找出家**受戒吧。當然,受戒後要真實做到,受的戒才有效

3樓:文化冷觀

一般的話要去寺院在法師的指導下受戒,自誓受戒在特別情況下是允許的,比如戰亂之中,極度危險,無法到寺院受戒,或者附近根本沒有寺院,到寺院極度不方便,否則即輕法慢教,不得戒。受戒還涉及到許多觀想的問題,請聖,請**神,如何作意,行禮等等,儀式有儀式的意義,不可偏廢,身語意三業莊嚴。

4樓:匿名使用者

去看優婆塞戒經,你就懂了。

寺廟的是出家戒,與居士不同。

5樓:我是79人生

去找傳戒的**,在傳戒師前受戒。

五戒的居士應該注意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居士們心中有佛,每天常念阿彌陀佛,所以在言行舉止都是以善為本,助人為樂。居士守五戒是最簡單的要求,五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喝酒。

7樓:水中應天

受持三皈依的儀式與五戒大體相同。都需要請師,請師開示,問遮難,請戒師,請聖回,懺悔,納受戒體答,宣戒相,授衣,發願、迴向。這是受五戒的全部流程。

受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戒和尚的開示,這直接關係到受戒後如何守戒。

佛法在恭敬中求,受戒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不要應付了事。在納受戒體的時候戒和尚可能會教大家觀想,這個時候一定要仔細聽,這是很關鍵的所以要特別注意。

8樓:匿名使用者

注意別犯戒。持戒功德無量。

9樓:水清霞明

在家律學

皈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 如果入門以後,老是駐腳在門房的廊下,而不登堂入室,而不登樓參觀,而不更上一層,乃至登峰造極,那隻能算是「玩票」式的三寶**。求受皈依後,依次求受五戒,成為標準的在家佛**。

不受五戒而僅受三皈者,也不是真實的優婆塞。 《毗尼母經》:「優婆塞者,不止在三皈,更加五戒,始得名為優婆塞也。

」五戒的儀式

佛陀時代最初的優婆塞**,是耶輸伽的父親,信佛之後便是這樣說:「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惟願世尊,聽為優婆塞;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受五戒在律中所見,均為向師自說(如耶輸伽的父親,即是一例),不由從師而受,如要成為五戒優婆塞或五戒優婆夷,向一阿闍梨一說即可,並無任何儀式的鋪張。

但是中國的祖師如讀體法師,他以為:「當斯末運,迥異聖時,須假勝緣,助生正信。」所以他也編了一部《授三皈五戒八戒正範》,直到現在仍為許多戒場的傳戒藍本。

這於律法不行的近代中國佛教,不啻是一線傳承戒法的慧命。

五戒的隨分受與全部受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說:「若受三皈,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皈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皈,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三皈,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皈,受持五戒,是名滿分。」這是許可五戒隨分受持的,但看各人的能力,可受幾戒即受幾戒,勉強受了,受後再破,罪就大了。

所以說「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實則若持五戒,但破一戒,也算無分,如果僅持一戒,堅持不犯,尚是一分優婆塞(夷)。

但在《薩婆多部毗尼毗婆沙》中,卻不同意隨分受持的說法:「 問曰:凡受優婆塞戒,設不能具受五戒,若受一戒乃至四戒,受得戒不?

答曰:若不得者,有經說有少分優婆塞,多分優婆塞,滿分優婆塞,此義云何?答曰:

所以作是說者,欲明持戒功德多少,不言有如是受戒法也。 」 事實上在各部廣律中,殊難找到五戒可以隨分受持的根據,佛時的在家**,凡受五戒,總是說:「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求受五戒的資格

不具備求受五戒資格的是犯有五逆罪的人,以及自破淨戒或破他淨戒的人。做五戒阿闍梨(軌範師)的人,為人授五戒之前,必須首先問清,有沒有犯過五逆?有沒有自破淨戒或破他淨戒?

如果不問而授,受戒者雖求戒也不得戒。

五逆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自破淨戒是: 受戒之後,犯了不可悔的重罪,稱為自破淨戒。

破他淨戒是: 他人持戒,而使其破戒,稱為破他淨戒。

五戒三等戒品

一、若於正受戒時,剛聞戒師法語,心即開通,發最上廣大之心,遍緣法界一切有情無情,悉願斷除一切罪惡,悉願修持一切善行,悉願廣度一切眾生者,得上品五戒。

二、若於正受戒時,雖聽戒師開導,亦緣一切有情無情之境,但其願心不大,惟求自脫生死,全無度生之志者,得中品五戒。

三、若於正受戒時,亦聽戒師開導,或以性智狹劣,或因心意散亂,故致緣境不周,但得戒相的守持,無能發揮戒體的功用者,得下品五戒。

如果心猿意馬或者聽不清戒師的言語,或者聽若罔聞,糊塗隨眾而跪拜起立者,只能種種善根,根本無戒可得。但在集體傳五戒時,如此的情形,卻大有人在。所以,如能方便做到的話,最好是個別受五戒。

求受五戒的十項儀式

根據讀體法師所編的《授五戒正範》,共有十項儀式,除了內容不同,方式則與授三皈依儀式相似。它的十項儀式分別是:

第一、敷座請師——由熟習儀軌的出家人為禮。

第二、戒師開導——由戒師演說五戒的意義,說明受五戒對於信佛學佛的重要性。

第三、請聖——奉請佛法賢聖僧寶,證明受戒;奉請梵釋諸天,**神鬼,監壇護戒。

第四、懺悔——懺除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以求身心清淨,納受戒體,重新做人。

第五、問遮難——詢問受戒者,今生以來,曾經作過佛法之所不容的大罪過否?如曾作過,即成遮障,難以受戒,故稱遮難。

第六、受三皈——五戒以宣讀三皈文時,即是納受戒體,三皈三結,與三皈文儀相同。

第七、宣戒相——先問受戒者,能受持幾分戒,然後宣讀五戒戒相,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各各答以能持或不能待。

第八、發願——開示受戒者,發大菩提心。

第九、勸囑——勸告受戒者,既發心受戒,即應依教奉持。

第十、迴向——以此受戒功德,迴向法界眾生。

節選《在家律學》

心慧法師講解

3337閱讀

搜尋男士皈依後的禁忌

佛教三大不解之謎

佛教五戒詳細解釋

皈依密宗上師的禁忌

居士五戒破戒的果報

見到僧人如何頂禮

佛家的居士五戒中,不妄語是指什麼呢

受戒需要什麼條件?

10樓:喵小採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與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擁有虔誠恭敬且正確的信念之外,尚須具備以下的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檢證明,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多種**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3、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4、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通緝者)。

5、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6、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7、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8、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信仰虔誠,愛國守法(無法律糾紛),父母許可,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

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

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鬚髮,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

居士戒和三皈五戒和菩薩戒和一般初學佛的最少要守的戒有什麼區別?

11樓:匿名使用者

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對佛教徒的起碼要求。居士五戒的具體規定 (一)不飲酒(二)不殺生(三)不偷盜(四)不妄語(五)不邪淫。

自古以來,學佛的人就可分為兩種——在家人和出家人。因為出家人不用處理很多的世俗事務 ,可以毫無牽掛地將所有身心都投入到修行當中,所以對出家人的要求就比較高。作為出家人,就應受持難度較大的沙彌戒與比丘戒等等;

受持一條戒的居士稱為一戒居士;受持兩條戒的居士稱為二戒居士;受持三條戒的居士稱為多戒居士;受持四條戒的居士,名稱上也稱為多戒居士;受持五條戒的居士,就是圓滿居士。受持的戒條越多,資糧積累得越快,斷除罪業的力量也越強。比如說,雖然受持三條戒與受持四條戒都稱為多戒居士,但實際的意義卻有著天壤之別。

因此,受戒肯定是多多益善,我們應當儘可能地多受一些戒條。

「五戒」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礎。所有在家的佛教徒都要受持五戒,所以五戒也被稱為「在家戒」,也就是「居士戒」

佛門在家居士的菩薩戒戒律條有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錄自《優婆塞戒經》 受戒品 ,凡受菩薩戒,須半月誦此戒本一次,女居士誦時,將文中優婆塞改為 優婆夷。

請問 “楊振寧說,我是信奉佛教的科學家”的出處

一定要孝順父母 推薦看看 認識佛教 幸福美滿的教育 佛學之博大精深,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康有為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梁啟超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 黃念祖 現代自然科學家任北洋大學 天津大學...

「佛教」是我國信奉的教派,它的起源是那裡

0雷哥真棒 從古時候開始,不管是國內和國外都有了信仰的東西。比如我國信仰各種教派,信仰神仙等等。而國外的人信仰上帝和神。這些一般都是人類自己為了活得更好和讓自己安心才誕生的。而中國人的信仰有些是自己創造傳下來的,也有些是從國外其他地方傳進來的。一般來說,國人所信仰的都是佛教和道教多一些。因此到現在,...

信奉佛教的人送我觀音像說是結緣,還有更深的意思嗎

勢曉星 和佛菩薩有緣就是有這種不可思意的殊勝心情和其它。就像你一見到觀音心情就好多了一樣。佛曾經說過,在世眾生只要肯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是在心裡種下了金剛種子,就算過了幾千世,種子有一天總會發芽結果,佛緣一到你就破迷開悟 你能有興得此物也是你佛緣深的緣故,它的殊勝在於 你與佛結緣與善良結緣與智慧結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