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用法,取獨和提賓怎麼區分?

時間 2023-01-12 13:30:10

1樓:親親珊瑚

在這裡「鉤黨之捕」是主語,它的內部結構是動賓片語。「捕」,及物動詞;「鉤黨」,賓語,倒置於動詞前面,所以說這裡的「之」是提賓的用法。

這句話可以譯為逮捕有牽連的黨人(的情況)遍於天下。」

提賓,顧名思義就是把賓語提前,作為謂語的動詞置後。什麼是取獨呢?就是本來由主語和謂語構成的句子可以獨立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如:我去長城。但是,如果在主語與謂語之間加上一個「之」字,成了「我之去長城」,本來意思完整的句子卻變得不能單獨表達完整的意思了,必須說出愛香山的理由以後才算完整了。

這裡的"之"的功能就是取消句子獨立性。明白了嗎?

2樓:充庸項潔靜

"之"字句後有逗號,且"之"用在主謂之間是取獨。

提賓是什麼東東?是賓語前置嗎?很少這麼用。這種句式前有名詞,但它不是主語,是賓語。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的"之"字是"的"的意思。

3樓:蕭然

"之"字句後有逗號,且"之"用在主謂之間是取獨。

提賓是什麼東東?是賓語前置嗎?很少這麼用。這種句式前有名詞,但它不是主語,是賓語。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的"之"字是"的"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裡的「之」字,是定語的標誌。

譯文:株連同黨的搜捕遍天下,

文言中,如何區分"之"字取獨和提賓(賓語前置)的用法?

5樓:漫步雕欄下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可以知道了。又可以譯成:可以知道了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

那麼「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就是「知道」的賓語,前者不再是獨立的語句。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王道之始也」中「之」是「主謂間,取獨」的作用,還是助詞「的」呢?碰到類似的句子,如何去區分呢?

6樓:小貝貝老師

「王道之始也」中「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沒有實際意思,不必譯出。

出處:先秦·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白話釋義: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區分使用:①《動》到……去。

②《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這個」、「這」、「這種」等。

③《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它」、「它們」、「他們」等。

④《代》指代說話者本人或聽話者的對方。

⑤《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您」。

⑥《助》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修飾、領屬的關係,相當於「的」。

⑦《助》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一般不必譯出。

⑧《助》定語後置的標誌。

⑨《助》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作「得」。

⑩《助》用賓語前置的標誌。

漢字筆畫:1、之後[zhī hòu]

單獨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在上文所說的事情以後。

2、總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

3、兼之[jiān zhī]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4、之江[zhī jiāng]

江流之曲折如「之」字者。

5、之箇[zhī gè]

則個。助詞。略近於「著」、「者」。

7樓:網友

助詞「的」

判斷句,譯作「是王道的開始」,這裡的「開始」作賓語,名詞,非動詞,因而不是主謂之間。

8樓:匿名使用者

你把「之」的各種解釋放到句子裡啊。解釋得通就是了。

這只是比較投機的做法。其實平時還是應該多積累,多做題。這樣才能做到一看就會。

「臣之壯也」中的 之 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而壯在這裡不翻譯成動詞,為什麼取獨

「之」的取獨和結構助詞的區別,「之」取獨與翻譯為「的」,都是作結構助詞嗎?

長孫丹煙字錕 結構助詞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語之間的結構關係。語氣詞則是常用在句尾表示種種語氣,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依據所表語氣的不同,語氣詞可以分為四種 表示陳述語氣,表示疑問語氣,表示祈使語氣,表示感嘆語氣。漢語裡結構助詞只有 的 地 得 三個,在定語後面的是 的 在狀語後面的是 地 在補語...

“除”字在古文中的用法,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幾種

錢小袖 ch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表示動作 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 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 用 拿 憑藉 依據 按照 用 憑 什麼身份 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 何以戰?曹劌論戰 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

「王道之始也」中「之」是「主謂間,取獨」的作用,還是助詞「的」呢?碰到類似的句子,如何去區分呢

助詞 的 判斷句,譯作 是王道的開始 這裡的 開始 作賓語,名詞,非動詞,因而不是主謂之間 你把 之 的各種解釋放到句子裡啊。解釋得通就是了。這只是比較投機的做法。其實平時還是應該多積累,多做題。這樣才能做到一看就會。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裡面的 之 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