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謝謝

時間 2021-08-11 16:53:43

1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萬物便生長繁育。

出處:《禮記》第三十一篇——戰國·子思

擴充套件資料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意義。

1、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2、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所以月牙山人說:

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3、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引自月牙山人《中華心法》

中庸的把握心得:動中取恆,靜中就重。不辭中道,不偏不易。 強為之名曰道,強為之形曰一。世人為勸向上,多取正義,然而道若為物,其形為一。

2樓:遲日風

君子就是在別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謹慎小心;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隱祕的事情,沒有不被人發現的;細微的事情,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所以,君子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警惕。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作何解釋?

3樓:文化永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

出處:《中庸·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離開的,可離開的就不是道。

因此,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隱蔽時也會被人發現,細微處也會昭著,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慎重。

喜怒哀樂的情緒沒有表露出來,這叫做中。表露出來但合幹法度,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達到了中和,天地便各歸其位,萬物便生長髮育了。

4樓:寶格格

駕馭本性的道啊,是時刻不能離開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駕馭本性的道啊,是時刻不能離開的.那些可以離開的束縛,都不能稱之為道.換句話說,約束我本性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時刻不能離開的,一旦離開本性就會迷失;另一種是可以離開的,這種可以離開的約束不能稱為道.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語出,意思是說道(儒家所謂道與道家的道是不同的,儒家的道是指遵守仁義禮智信,在道德上為人楷模)是不能夠離開片刻的,離開了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警戒謹慎,在人家還沒聽聞時也常唯恐有失.

這是形容君子言行謹慎用以勸誡眾人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

6樓:皓月千里長空

要容忍朋友的一些小毛病才可以長久的處下去。

7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禮記 中庸》,意思是說道(儒家所謂道與道家的道是不同的,儒家的道是指遵守仁義禮智信,在道德上為人楷模)是不能夠離開片刻的,離開了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警戒謹慎,在人家還沒聽聞時也常唯恐有失.

這是形容君子言行謹慎用以勸誡眾人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駕馭本性的道啊,是時刻不能離開的。那些可以離開的束縛,都不能稱之為道。換句話說,約束我本性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時刻不能離開的,一旦離開本性就會迷失;另一種是可以離開的,這種可以離開的約束不能稱為道。。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

9樓:苦尋道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結合全文來看意思就是一個君子要在一個人的時候和在大眾面前時候的表現一樣光明磊落,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嚴於律己不做不該做的事這是行為上的表現,也就是戒慎乎其所不睹。。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也不亂說,不說不該說的話,不因為沒人看到聽到就放縱自己的言行,天知地知我知何謂無知,這是儒家修身的基礎

10樓:瞧我多閃亮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出自:《禮記·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慎獨是什麼意思?

11樓:熱詞課代表

“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語出《中庸》

1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註釋]

1、“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別人。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聞”的“其”也是這個意思。

2、“莫見乎隱”的主語是君子的特徵,這種特徵應該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

3、“獨”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獨”是要嚴肅的面對自我。

[啟示](約束自己的為人之道不能一刻離開),因此君子會因為擔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嚴謹,會因為擔心有自己聽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沒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覺的地方更能表現出君子人格的,也沒有比細微之處更能顯示君子風範的。所以,君子是要嚴肅地面對自己的。

要面對自己才需要真的勇氣,才是真的嚴格要求。君子,不是擔心會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縱自己,不是這樣的。做一個坦蕩的君子,不需要別人來約束自己。

君子要捫心自問:看自己像個君子嗎?這是慎獨。

聶文濤說:慎獨不是怕丟人,而是怕喪失人格。

選自聶文濤讓我學《中庸》

13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慎獨[ shèn dú ]

基本解釋:在獨處中謹慎不苟。

出處:1.《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后誄》:“祇畏神明,敬惟慎獨。”

示例1.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出自: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時刻注意光明正大。金纓

2. 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公僕本色;慎獨、慎權、慎欲、慎初,方能抗得住**。

3. 慎始慎終慎獨慎微,守章守紀守法守規。

4. 低調是謙遜,是慎獨,是有閱歷而不張揚,是有內涵而不放肆的一種人生態度。

5. 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權、慎欲、慎微、慎獨。

14樓:sunny柔石

慎獨的意思是:在獨處中謹慎

不苟。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

慎獨:[ shèn dú ]

出於《大學》《中庸》對於其含義,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另外出土於湖北沙洋的郭店楚簡儒家類的典籍《五行》各有二章特地議論"慎獨"簡本《五行》16~18雲: "淑人小人,其義一也"。能為一而後能為小人,小人慎其獨也。

"展望弗及,興高采烈"。能差池共羽而後能至哀,小人慎其獨也。

1,慎獨思想是通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門,慎獨思想是理解中華文化的開始。

2,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最終標誌是文化的復興,慎獨是實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復興的開始。

3,在實踐上,慎獨是人的內在與外在的統一,是人的思想與行為的統一,是個體的人與社會的統一。

4,在哲學層面上慎獨是主體存在的自我追問,是真實自我的實現過程,是人性完美的崇高境界。

5,要慎獨慎微,不做“兩面人”,在各種利益和**面前保持淡定、不為所動。

15樓:瀛洲煙雨

慎獨的意思是:在獨處中謹慎不苟。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

慎獨:[ shèn dú ]

引證解釋:

在獨處中謹慎不苟。

1,《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后誄》:“祇畏神明,敬惟慎獨。”

3,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陶谷使江南》:“ 熙載 使歌姬 秦蒻蘭 衣弊衣為驛卒女, 谷 見之而喜,遂犯慎獨之戒。”

4,《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總要能夠衾影無愧,屋漏不慚。”

造句:1,低調是謙遜,是慎獨,是有閱歷而不張揚,是有內涵而不放肆的一種人生態度。

2,有一種說法叫“慎獨”,意即俯仰不作,暗室不欺。

3,為官基於厚德,克己始於慎獨。

4,薄禮面前慎微,盛情面前慎軟,喜好面前慎讒,“隱賄”面前慎獨,“五九”面前慎終。

5,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

“恐懼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聞 ”是什麼意思

意思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原文應為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譯文 因此,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出自戰國時期,子思 中庸 恐懼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聞.的意思是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

其此之謂乎的之的意思,《雖有嘉餚》 其此之謂乎 中的謂是什麼意思

金牛咲 之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實在意思。整句意思是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出自戰國時期樂正克 學記 原文節選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 曰 斅學半。其此之謂乎?譯文 儘管有...

“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的翻譯

暴走少女 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的翻譯是如果劈開它在一端束上羽毛,並給它加上金屬的箭頭,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嗎?出自春秋孔子 孔子家語 選段原文如下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 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 敬而受教。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