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就是大眾部佛教 是佛教戒律的改革者麼

時間 2021-08-30 09:06:00

1樓:aaa**王

不是的 兩回事的·············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

小乘教以羅漢的解脫為目標,大乘教則以菩薩道的圓滿--成佛為目標。所以,菩薩之道,深廣無盡,其主要內容為:菩薩,發菩提心,行六波羅蜜多,歷十地而成佛。

根據《大智度論》的三句話可以總括大乘:1.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一切智智即是無上菩提;2.

大悲為上首--發大悲心以普濟眾生之苦;3.無所得為方便行--體證緣生空無我之義,忘我而為眾生服役,嚴淨國土。

2樓:匿名使用者

算是吧。

大乘佛教,源頭主要是大眾部吧,**於其它部派(一般說有十八部派,也有二十部派說)的思想也是有的。詳見《印度佛教史》。誰寫的都差不多,畢竟原始資料就那麼點。

最初是為了比丘是否能夠持有金銀等戒律而**,也就是你說的改革。

3樓:如道居士

大眾部是大乘佛教的前驅,很多教義還沒有完善

大乘佛教就是大眾部佛教?是佛教戒律的改革者麼?

4樓:伍初陽菅英

你好!算是吧。

大乘佛教,源頭主要是大眾部吧,**於其它部派(一般說有十八部派,也有二十部派說)的思想也是有的。詳見《印度佛教史》。誰寫的都差不多,畢竟原始資料就那麼點。

最初是為了比丘是否能夠持有金銀等戒律而**,也就是你說的改革。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請教一下佛教大師關於大乘小乘以及上座部大眾部的關係?

5樓:菩提老鼠

小乘佛教,是指以求自我解脫為目的佛教宗派,主要流傳路線是從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南亞地區,因此稱為南傳佛教。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因為南傳佛教強調自我解脫,所以稱為小乘,即解脫的交通工具比較小,只承載一個人解脫。

與小乘佛教相對的是大乘佛教,其傳播路線主要是印度-中亞地區-新疆-內地,所以稱為北傳佛教或漢傳佛教。強調智慧,眾生解脫,所以稱為大乘,及解脫的工具比較大可以承載更多眾生一起解脫。

上座部和大眾部,根據記載,原始佛教在佛滅度有約100年時僧團對戒律等問題發生爭議發生僧團**,根據不同觀念產生上座部和大眾部,此謂之根本**。隨後上座部和大眾部各自**融合產生支派,但約其主張大致還是上座部和大眾部。大眾部和上座部及其各個支派,總屬於南傳佛教。

有觀點認為大乘佛教就是發展自大眾部的某些宗派。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滅度之後,不到三月迦葉尊者就從外地趕回來,當時就召集了包括尊者阿難在內的500羅漢(應該不全是阿羅漢,阿羅漢是小乘也就是解脫道的極果)在七葉窟內集結經典,耗時並不長,集結一部分之後,有一些修習大乘的菩薩看過,當場表示不滿意,說「吾等亦欲結集」(增一阿含序品),於是他們在窟外集結,有說大概五千人,有說大概一萬人。

也就是窟內窟外的集結基本上是同時的,窟內集結的主要是小乘經典,窟外集結的主要是大乘經典,窟外集結有說包括文殊菩薩,富樓那尊者也包括阿難尊者等,當迦葉尊者走出七葉窟看到這麼多人在窟外集結經典就說「若佛所不制,不應妄制,若已制,不得有違...」《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三十。

但是剛開始的一二百年間,是小乘興盛,而大乘隱藏傳承的階段,所謂的修習小乘的主要是所謂的上座部,教授解脫道的法義,大乘的傳承包括商那和修尊者,肋尊者等,學的人少,大概離佛滅度之後一百年,有大天比丘唱言」「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大毗婆沙論九十九)。

他的意思就是說阿羅漢並不能夠等同佛,大概是說阿羅漢還是有餘習,雖然不會現行,阿羅漢的解脫法門是佛宣講的,並不是阿羅漢自悟的,阿羅漢的修行主要是對於現行的蘊處界的觀行,而對於蘊處界的背後實質並沒有透徹的瞭解。

總之大天唱言之後,在當時的上座部(其實最初也沒有所謂的部派,只不過把**的老師稱為上座,就是長老的意思,上座部這個稱呼是後來的)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其實本來應該大乘的教法也有流傳,不然如何產生這麼大的反響?於是很多信奉大天的退出上座部修習大乘,後來的學者稱這些人為大眾部。

至此以後修習小乘的上座部又經過很多次的**,比如在犢子山修行的犢子部,正量部,飲光部...

佛滅五百年間,小乘比較勢微,因為有龍樹,馬鳴,無著,世親等菩薩出,教導大乘,所以大乘非常的興盛。

後來實證的人越來越少,於是有些為了維持供養,在佛滅800年之後引入了婆羅門教的一些東西,形成了所謂的後期密教,產生了所謂的金剛乘,時論乘等(參看歐陽竟無,景昌極等人的著作),最終導致和婆羅門教同質化,而使佛教在印度湮沒。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六百年有玄奘到印度,他之後的五十年基本上佛教在印度就沒有正法的流傳了,根據後面的記錄,那爛陀和超戒寺後面都成為了以這種祕密乘為主修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滅後數月,迦葉尊者,得摩竭陀國阿闍世王的贊助,召請阿羅漢千人,集於王舍城外,七葉窟中,然後在千人中,再選出五百人,擔任結集三藏事宜,派阿難負責經藏,優婆離負責律藏,富樓那負責論藏,,因所有參加者均為僧團上座長老是即所謂上座部結集。

當時有數萬比丘後至,欲參加窟內聽法,迦葉不許,由是乃在窟西北二十餘里處,各誦三藏,另行結集。 計分經藏、律藏、論藏、雜集藏、禁咒藏五類,是即所謂大眾部結集。

從目前來看,大眾部和上座部的結集還都是小乘佛法,而大乘的內容在大乘說來是文殊菩薩率諸大菩薩在鐵圍山所結集。當然,大眾部之中有一部分思想有大乘的味道,但是如果說起來,所有佛法都是一味,大家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能夠修行趨向解脫。那麼有相似的地方也不足為奇了。

8樓:帥帥的良

首先,佛在世時原無宗派之分,但對厭離世只求自了者說小乘法

對悲願深切欲自覺覺他圓成佛果的說大乘法,此即因材施教也是佛教得以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1樓的朋友,他說錯了幾個地方,他說大乘佛教經典是在鐵圍山集結的,這是不正確的,鐵圍山就是地獄,那裡有跑到地獄去編輯佛經的道理呢?其實大小乘的經全部都是在七葉窟結集而成的。此即是佛教歷史上第一次經典結集大會(之後佛教歷史上還有2次經典集結)

七葉窟,位於竹林精舍東南方,今印度維伊巴拉山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佛**去那裡,在佛陀入滅90天后,有五百位悟道的大**,以大迦葉尊者為中心,由阿難尊者再次朗朗的傳誦出佛陀的教誨,編輯成經藏;以持戒第一的優婆離為中心,編輯律藏**。五百位長老阿羅漢,在此承擔了佛經傳承的責任,傳續了佛法的光明。

如果要回答您的問題要回答的很好,讓您很滿意,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佛教的歷史

前面已經說過了,佛圓寂後90天進行了第一次經典結集

佛入滅後一百年左右,因東印度吠舍離比丘提倡新佛教,遭保守派反對,於吠舍離城,會集七百眾,以耶舍為上首,舉行第二次結集。這次結集以討論律為中心。(此即佛教史上第二次經典結集)

佛滅後二百三十年左右,于波吒利弗城,依阿育王命,以目犍連帝須為上首,舉行第三次結集,於是三藏教法始行完成。

佛滅後的教團經第二次結集,即種了**的種子,在思想上分為保守派與進步派。後來保守派一心要保守佛陀原始言行跡象,便離開中印度,到北印度迦溼羅毘國,以北方為根據,另組織教團。於地域上分中北二天竺,中天竺進步派稱為大眾部,以般若經為主。

北天竺保守派稱為上座部。後來保守派也分為大大小小的各個部,有名的至少有20個,即小乘二十部

在此必須有一個很重要,非常關鍵不能錯的概念一定要說明清楚!!

請注意:上面講的這個進步派的大眾部,和今天我們一般稱的小乘的大眾部,不是一個!!雖然名字相同,其實是2個

也就是說,今天我們一般所講的大眾部,就是指小乘佛教二十部之一的大眾部

而不是進步派的大眾部!這點一定要明白。

小乘佛教大眾部後來分為九部,上座部分為十一部。即今天的小乘二十部。

小乘大眾九部分別名為:1大眾部,2一說部,3說出世部,4雞胤部,5多聞部,6說假部,7制多山部,8西山住部。9北山住部

上座十一部,即:(一)雪山部。(二)說一切有部。

(三)犢子部。(四)法上部。(五)賢胄部。

(六)正量部。(七)密林山部。(八)化地部。

(九)法藏部,(十)飲光部。(十一)經量部

北天竺上座部薩婆多部,即一切有部對於宇宙萬有主張實有,故稱為實有的思想。中天竺進步派大眾部對於宇宙萬有,或分析或破壞,主張一切皆空,故稱為空觀的思想。在教義上無形劃分北天竺為實有主義,中天竺為空觀主義。

於是分道揚鑣而向東南發展的進步派大眾部,漸漸開拓大乘佛教,向西北發展的上座部,依然拘泥於保守,被斥為小乘。到佛滅後六七百年間,進步派大眾系龍樹、提婆師徒出世。龍樹出身於南方,出家後曾到北方雪山修學,眼見中北各趨極端均非佛教之福。

故龍樹貫徹南北空有的思想,綜合大小乘的精華,倡導真空的大乘的中觀之教法,佛入滅後九百年間,無著、世親兄弟出世,倡導大乘佛教另一重要思想即唯識,自此大乘佛教興起。

大小乘之爭歷千年而未休,大乘輕視小乘,斥為焦芽敗種。小乘則謂大乘非佛說。小乘嚴格持戒,以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微密觀照為修行方式,其精神值得敬佩。

然而,大乘也絕對是佛說。《圓覺經》、《楞伽經》的內容,與祖師證悟的境界毫無乖異,即可得知。否則《淨土聖賢錄》記載之往生事蹟,與禪宗祖師的成就,又當如何解釋?

大小乘思想上的分水嶺,在於:小乘認同四大為實,但以析空觀破此執著;大乘則認為,四大乃是心的影像,是清淨自性所影現的假相,無實體可得。小乘的觀空,卻非易事。

欲達到大乘的圓滿大寂滅處更難。兩者並無對錯,只是思想不同,唯有互相尊重。只要契機,便能受益。

因為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都是佛法,都是佛說的,只有深淺之分,並無是非對錯,互相讚歎,我們很高興,這個理想,隨著全球的資訊化,世界佛教論壇的召開,已經慢慢實現

雖然佛門有分大小乘及各個部派及中國大乘的八大宗派,但這只是為了方便大眾學習,此正是因材施教,就如同一所大學,有許多的學科,學系一樣,雖然個個分門別類,但只是為了更好的方便學生自己選擇來學習,雖然學科不同,但是卻不離開同一所大學,所以佛法也是,宗派只是為了方便大家學習,但都是佛教,因此實則八大宗派並沒有門戶之見,山頭主義。佛教是一體的。又如同我們的身體器官功能都不一樣,腦啊,心臟啊等等都不一樣,可是呢,卻在同一個身體,宗派就如同各個器官各有作用,佛教就是一個身體,誰都離不開誰,佛教是一個整體!

祈望佛教興盛,也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滿意。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各有什麼特點,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麼區別?他們分別是什麼樣的?

西安拜爾口腔 大來小乘的分別,主要在於大乘著源重利他 利益大眾的行為 小乘著重自己解脫。大乘有不同的經典,在教義上有所發揮和發展。這裡可以舉幾個特點 首先大乘在滅諦上進一步說 無住涅槃 從理論上說,十二因緣滅,滅的只是不合緣生緣滅真理的無明煩惱,而不是緣生緣滅的法,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所以到了佛...

佛教的小乘與大乘指的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中的 乘 是什麼意思

海印放光 簡單說,是按照修行目的分類的。修行目的是證阿羅漢,稱為小乘。修行目的是成佛,稱為大乘。顯然,阿羅漢比不上佛,所以才有大小之說。其實 法華經 講,三乘歸於一乘,實質上無有大小之別,阿羅漢最後也會成佛。 aaa 王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 修行目的和佛陀觀等方面有許多不同看法。所謂 乘 ...

大家對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看法,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賤九命 所謂大乘佛教,文學優美,直接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 所謂小乘佛教,簡單直接,直指真相,先尋求自己解脫再去幫助別人 二者來說,大乘佛教是基於小乘佛教的,脫離不了阿含部的基礎,無我 空 是小乘行者的果證,也是大乘佛教行者必須體驗到的,如果沒有體驗到,那就受用不了,只存在嘴巴上的大。個人建議別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