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
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
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汙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
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2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語出《老子》
3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克盡本分。
上善若水下一句是什麼
4樓:丹丹
上善若水下一句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出於《道德經》。但在一般現實中的引用上,還有一句是常與它連用的,就是「厚德載物」,出於《易·乾》:
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下一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弱水三千,只取一甄。
6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對聯,上句,追遠懷恩澤,請問下句是什麼
慎終納餘慶 追遠懷恩澤。備註 慎終 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論語學而 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餘慶 舊指 先代的遺澤 易經 坤 文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追遠懷恩澤,撫今沐慈親。追遠懷恩澤 慎終念親人 追遠懷恩澤 思親頌蓼莪 親們 幫忙對對聯了,出句 追遠懷恩澤 思今當效卿 效為效仿之...
「百善孝為先」的下句是什麼,百善孝為先 下句是什麼啊
田田州 萬惡淫為源 出處 圍爐夜話 原句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釋義 心中常抱著仁心,孝心,那麼,天下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為中應該最先做到的.一個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惡念頭,那麼,平常很不願做的事,現在做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因此,...
老子的 上善若水 是什麼意思,老子說過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麼?
熱詞替換 上善若水出自於 老子 指道德高尚的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奉獻於萬物但不討求功利。 冷事百科 上善若水 到底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 道德經 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它的字面含義是 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 說...